T∏而冊1

朋友問我說: 為什麼要研究債券? 是賺太多要節稅嗎? 嗯,…賺很多不容易, 賠很很多倒是不難. 所以並不是賺太多~~

話說辛苦上班一整年, 8、9 點才能吃晚飯, 或是弄到 11 點社區大門關了才回家. 這樣一年賺到的血汗錢, 在股市可能幾天就蒸發了. 任何對數字有觀念的人, 應該都能看出這是不合理的吧! 為什麼我們敗得比賺得還快這麼多呢??

因此我決定要 “投資自己" 變成專家, 包括投資與風險管理.

一般而言, 即使工作很忙, 只要有紅綠燈可以等和周休二日, 我還是可以看完約 2 本書, 甚至寫成網誌. 如果我把這些時間拿來唸教科書, 應該也有可能變成金融專家吧! 就算不能成為專家, 至少可以增加判斷力, 知道錢的流向. 

再說, 有些財務長都可以兼任產品線經理人了, 為什麼讀理工的人不能兼懂財務呢? 呵呵!

大前研一不是說我們不能只當 T 型人, 要當 型人嗎? 我想過幾年就會流行 “" 型人了, 再來就是 “" 型人, 把 “而" 型不能融會貫通的缺點再做改進, “而" 加上橫向聯結就變成 “冊" 型. 最後最後, 流行趨勢反璞歸真就會變回 1 型了, 很粗的 1. 一如鹿橋在 “人子" 裡面說的, 理性到極致就會感性 (哇, 20 年前唸的書了) 呃, anyway, 我不是為了培養第二專長才唸財務, 財務應該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第一專長才對.

我今年 44 歲, 雖然乍看之下頭髮還不白, 眼睛還不花. 不過 3 年之後, 我想我應該就視茫茫而髮蒼蒼, 13+78 = ? 要算 3 分鐘, 新知過目即忘了吧! 岳飛曾經說: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如果我閒白了中年頭, 豈不是悲很大, 我想都可以寫進 “大悲咒番外篇" 了…所以努力要趁 “早"!

真正讀了財務的書以後, 我覺得我以前對搞財務的人有很大的誤解. 我原本以為搞財務的人只懂簡單算術、心理學和經濟學. 樓上那些財務處的人, 怎麼看都沒有一個人會知道 e 是多少吧? 然而, 真正讀了一些書之後, 才知道他們的確用了很多的數學, 只不過往往用得不得當, 這點容後再敘. 至於心理學, 真正研究的人不多, 也並非正統. 以至於 “行為財務學" 竟然算是一種比較年輕的學問.

總之, 研究債券只是一個開頭. 它也是我近期考慮的投資對象. 至於我的股票經紀, 好心建議我買的的選擇權, 我就完全不會考慮了. 至少也要等我完全理解選擇權的數學理論以後再說…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