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 «FBI 教你讀心術»

這本書是前 FBI 探員喬·納瓦羅 (Joe Navarro) 與心理學博士馬文·卡林斯(Dr. Marvin Karlins) 合寫的 “What Every Body Is Saying: An Ex-FBI Agent’s Guide to Speed-Reading People"  的中譯本. 不能免俗地, “讀心術" 又是誇大之詞. 原文的 Every Body 還有一點雙關語的意味, 翻譯過後好像變成了科學塔羅牌一般的武功祕笈. 與其說這本書可以讀心, 不如說它是在解說人體的語言.

本書的主要作者, 也就是 FBI 探員這一位納瓦羅提出了幾個不為人所注意的觀點. 我舉其重點, 大概可以歸納為五項. 首先, 腳比手不會說謊、再來就是測謊很難, 只能夠觀察對方的變化, 或是不一致性來找出疑點、說謊或是緊張的人會做撫慰的動作、先營造自在的環境, 如此比較容易觀察出變化、最後就是直視對方的眼睛不見得比較誠懇, 作者反而認為比較虛假.

根據解剖學, 人類的大腦分為腦幹、腦緣和新大腦皮質三塊. 它們分別代表爬蟲類、哺乳類、和人類的腦. 由於腦緣的演化時間較長, 人們的腳和軀幹就不如手或是臉那麼會說謊, 當然說謊是言字旁, 所以語言才是說謊大王. 當一個人做出腳尖方向改變, 雙腳位置改變、軀幹與雙腳不同方向、坐姿誇張到收斂等等動的時候, 就是心境變化的時候.

FBI 利用問不同的問題, 來觀察對方的姿勢是否產生變化. 經過多次的測試, 若是談論到某個問題的時候, 對方的姿勢都有某種相應的變化, 作者便認為其中有隱情. 根據很基本的獸性來說, 如果心情夠放鬆, 才可能允許對方的肢體接觸, 自己也才可以擺出雙腿交叉等難以攻擊對方的姿勢. 因此姿勢愈容易受攻擊, 就表示愈信賴對方.

然而, 姿勢的改變牽涉到心情的改變. 緊張和說謊都會讓人不自在. 因此作者認為即使是測謊專家, 頂多有只有 40%~60% 的準確度. 但是想要看出對方是否變得不自在, 這就容易多了. 在一個開闊的空間, FBI 探員會試圖讓對方輕鬆自在. 因為要先進入 “常態", 才能夠觀察出對方的異狀. 若是已經先使對方產生警覺, 前述的招式就都不靈光了.

在港劇當中, 警察有時候會先讓疑犯吸一根菸. 這個意思就是要讓對方先放輕鬆, 以便和稍後的變化產生對比效果. 由於人在說謊的時候比較不自在, 因此比較不會做強調性的手勢. 甚至於身體會和語言產生牴觸. 作者認為若是肢體動作和語言動作是同時發生的, 那麼誠實的機會較大. 若是先把話說完, 才補上動作, 作者便認為虛假的機會較高. 原因是人類若是在編造一些不在的狀況時, 整個大腦處於不協調的狀況下. 為了讓自己增強敏銳度, 就可能會做出撫慰的動作, 來增加所謂的腦內啡.

關於腦內啡, 我記得有人說過那是假的. 不過作者的意思就是人類會做一些潛意識的動作, 刺激自己的神經. 比方說摸自己的臉、脖子; 或是為了保護軀幹, 用手遮住胸骨的上方之類的.  FBI  探員會去注意對方細微的變化. 不管是摸了哪裡, 或是轉了甚麼方向, 閉了眼睛, 皺了鼻子等等. 而這類安撫自己的動作, 是作者一提再提的; 可以說這是作者用來辨識對方是否有隱情的主要武器.

最後講一下眼睛. 作者極度地強調, 看著對方說話可能是某些文化中標準的禮貌. 孔子也說過: .., 觀其眸子, 人焉廋哉~~~ 似乎看眼神也可以讀出許多心事. 然而作者認為, 不看對方不見得就是在逃避問題 (可能要配合肢體語言吧!) 反倒是刻意要欺騙、嚇唬的對方的人, 會企圖用眼神來增加說服力, 此時並不能夠視為真誠.

看了這本書之後, 我覺得我至少有個直覺是對的. 就是儘量要設法能夠看到談判對手的全身. 比方說是面談的時候, 儘量讓應徵者起來寫白板, 並且稍微站著講幾句話, 這個時候看到的東西就會比較多.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