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正是崛之內九一郎的自傳, 崛之內老兄就是那位只有高中畢業, 敗光家產, 當了流浪漢, 又在 1988 年創業成功的傳奇人物.
[note] 掘之內出生於 1947 年, 但是這本書的封面內頁卻說他生於 1974, 害我被他 18 歲不到就當過流浪漢又創業成功而嚇到失神 (1988 – 1974 = 14), 只好向 Google 大神求證.
[note2] 崛之內九一郎現在是綜合資源回收店與生活創庫的社長.
這本書並沒有講到崛之內吃餿水的那件事, 不過我真的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讓我依序記下來.
1. 用錢的技巧. 崛之內以流浪漢的姿態創業, 因此一個錢要打 24 個結. 水電費都會等到斷水斷電之前才付清. 至於他進貨的時候, 會先把 100 萬存進對方的戶頭, 讓對方認為錢已經入袋, 因此就算便宜賣出, 也想要做成這一筆生意.
崛之內不會嫌對方的東西不好, 而刻意殺低進價. 相反地, 他儘量誇對方的貨品好, 可惜自己不太會做生意, 恐怕賣不出這樣的高檔貨. 用這個藉口, 他希望對方把 100 萬退還給他, 或是說他只敢買一半, 請對方退 50 萬之類的.
神奇的是, 對方幾乎都是見錢眼開, 自動殺價到崛之內願意買的價錢. 這招不但是聞所未聞, 也真令人欽佩.
為了假裝是有錢人, 以便和銀行打交道. 他特別把公司僅剩的 3000 萬日幣交給員工, 讓他們各自到各地的銀行兌換成小鈔. 然後他再打電話給銀行, 裝作若無其事地把抽屜放的亂七八糟的 3000 萬當作小錢讓銀行行員清點後取走. 銀行的人看到他抽屜隨便就有 3000 萬, 就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以為這是個大客戶.
2. 如何幫員工加薪. 崛之內認為等到加薪日才讓員工知道他表現很好就太遲了. 如果先預告員工 3 個月後會加薪, 他也只會快樂個幾天. 崛之內的做法就會是誇讚員工做得很好, 幫他加個 3000 塊, 然後下個月、下下個月再加一次. 同樣是 3 個月後要多加一萬塊, 效益卻相當於加薪 5 萬塊.
這個道理我想很多人都懂得, 不過能夠打破慣例不因循, 一百個老闆裡面能做得到的一個都嫌多. 只有像崛之內這樣蹲到人生的谷底, 已經沒有甚麼可以失去的人, 才能夠不顧 “規矩". 當然除了殺人這些事例外, 本書的裡面的確就是這樣寫的.
3. 運氣好與運氣強. 作者認為賭運好, 那只是一時的運氣好. 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做到運氣強. 另外成功需要速度,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定的, 只有拼速度的人, 才能讓速度載來強勢的運氣.
4. 識人. 崛之內事業稍有基礎之後, 他就想到要去美國的二手市場批貨. 儘管在美國人生地不熟, 崛之內很快地相中了載他的計程車司機艾德. 短短的幾天相處, 崛之內就決定邀請他擔任美國分公司的負責人. 為了表示誠意, 崛之內將大筆的金錢交給他保管, 並且拿出 3000 USD 做為邀請他到日本旅遊或面試的經費. 艾德深受感動之餘, 把身家性命的 250 萬元 (日幣吧?)都拿出來當作美國分公司的入股資金.
崛之內的識人發揮在很多方面, 特別是面試. 他具備高速掃描能力, 一眼判斷對方是否適合做這份工作. 他說到, 如果他去想對方會對公司在哪方面可能會有幫助, 這樣反而常常壞事. 因為想到了可能的利益, 就無法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這還真是說中了我的弱點.
每次我看到面試者有好的學經歷, 就會幻想他可以增進我們的理論基礎、或是平衡團隊經驗值等等雜七雜八的效益. 不過, 只要我這樣想, 眼光就會有些失靈耶!
5. 師傅. 崛之內開了一家小店之後, 有個路過的老頭會漸漸會和他打招呼. 由於兩個人談得來, 崛之內就決定請他當自己的師傅.
說來神奇, 這位貌不驚人的老頭是身價數十億的富翁. 更強的是, 老頭竟然會點出他經營的困境. 就在他把分店開到一百家的時候, 老頭用了在沙丘上玩水的譬喻來對他說教. 如果在沙丘上做出一條小河, 從上面倒水下去, 水就會順著河道流下去. 但是當水一次一次地倒下去, 河道就會崩潰了.
果然, 雖然崛之內風光地開了一百家分店, 其實他們的決策系統已經不再適用了, 這表示沙丘的堤防需要改成水泥才行.
另外一次, 崛之內的分店又開始不順利了. 他的師傅提醒他: 缺乏主人足跡的農地, 收成一定不好. 這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 雖然事情很多, 我也該定期巡一巡我的 “農地" 喔!
6. 坦誠. 崛之內說想要對方坦誠, 自己先要坦誠. 這裡面的意思我沒有全懂, 但是他舉的例子很有趣. 有人來應徵的時候, 對方說要學習、或是喜歡接觸客戶, 他就會問對方這是你來公司的目的嗎? 一直做到退休可以嗎? 有一家某某公司就是可以接觸客戶或是給予學習機會的, 薪水更高. 如果應徵者眼睛一亮, 就被他識破了! 他喜歡的人不是適才適所找自己可以做的工作的人, 而是 “想要利用這家公司, 賺到很多錢!" 的人.
7. 翹班. 崛之內認為員工若是真心地工作, 就會偶爾想要喘口氣, 因此就是想要翹班也無妨. 當老闆的人自己可以把翹班當作思考、轉換心情, 所以員工當然也可以. 崛之內說, 如果社長 (就是他自己) 在, 員工想偷懶一下也沒關係, 因為他可以調度其他人就把問題解決掉. 若是社長不在, 他反而要求大家認真工作.
崛之內的工作偶像是他年輕時的一位老闆, 這位老闆看他一付窮相, 有次就輕鬆地把手上的勞力士手錶送他. 因此, 崛之內雖然在破產前換了四十多個工作以及屢次創業失敗, 但是他的心中就是想變成那位讓員工崇拜不已的老闆.
8. 快樂. 能夠無條件地工作才會得到快樂, 反之只想要賺錢卻會破產. 因為有了想開賓士車的慾望, 他會跑到賓士的營業所去預約明年來取車 (S600, 不是 Smart), 然後靠著這個來督促自己努力工作. 也就是把快樂和工作畫上等號.
因為他在一年後真的實現了他的願望, 那位賓士車營業員跑到他的公司來, 希望能夠當崛之內的部下. 崛之內也很得意地把他和 S600 納入麾下, 並且寫進了書中.
總之, 崛之內歸納自己初期的失敗並不是真的失敗, 只是嘗試錯誤. 而當時不成功的原因就是他太想賺錢, 而不懂得用錢. 用錢包括花錢和以錢賺錢.
當他落入人生的低點, 往上看到希望的曙光, 又找回一點點的自信之後, 拼著頂多就是退回流浪漢的生活, 把過去所醞釀的能力都發揮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