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兵法 – 祖魯法則" 這本書…嗯…不是很值得推薦.
雖然說它取了一個很神秘的名字 “The Zulu Princeiple", 作者也曾經破產又變有錢, 但是這本書的內容廣泛但是空虛, 算不上是一本有助於選擇股票的好書.
我歸納出 3 個值得一提的地方:
1. 作者有何背景?
作者吉姆·史萊特 ( Jim Slater ) 曾在英國的報紙上寫專欄, 他推薦的股票在1963~1965 年上漲 68.9%, 而同期間大盤只上漲 3.6%. 1964~1974 的十年間, 他創立 Slater Walker Securities 並擔任董事長, 晉身為億萬英鎊富翁.
1975 年, 因為總統蔣公過世, 事業大幅虧損….呃, 開玩笑的, 因為金融風暴, 所以他由億萬富翁變成負債 90 萬英鎊. 當時 46 歲的 Slater 反省自己過去的錯誤, 在 17 年後寫了這本 “祖魯法則", 轟動英國. 1997 年, 當他 68 歲的時候, 已經靠著投資重新回到億萬富翁的行列. 因此被譽為成長股投資大師.
2. 為何要命名 “祖魯法則" ?
因為作者的老婆在看了讀者文摘某篇報導有關 “祖魯" 這個民族的報導後, 對這個民族產生很大的興趣. 其用心的程度, 已經可以堪稱祖魯學的權威. 只不過花時間研究祖魯族不能賺錢, 也無法獲得學位, 他認為如果大家願意用她老婆研究祖魯族的精神來選股的話, 一定可以滿載而歸.
當時英國市面上沒有一本由英國人寫的理財書, 因此本書的名字雖然怪怪的, 內容也不怎麼樣, 卻可以震動英國金融界.
換言之, 我可以寫一本 “殺很大法則", 告訴讀者把玩殺 on-line 的時間省下來, 做點 OOXX ~~ 比較好, 依此類推.
3. 祖魯法則是甚麼呢?
本書拉拉雜雜地寫了一堆東西, 企圖介紹各類型的股票應該如何投資. 規格有點像是彼得林區那樣, 甚至連技術分析都談了一點. 不過我覺得作者的強項是選擇成長型的股票, 其他翻翻就好. 如果其他類型的股票, Slater 也可以玩得得心應手, 他就不會獨鍾成長股了.
或曰, 成長股不就是一直上漲的股票嗎? 那有甚麼學問呢? 非也! 本書提到一個不科學但是很合理的指標, 叫做本益成長比. 也就是說一家公司的成長率若是達到 25%, 那就應該享 25 倍的本益比. 如果一家公司的本益比只有成長率的 0.65, 那麼這家公司未來就會上漲. 買進這家股票的人同時可以享受到本益比上升 (因為市場重新評價) 與業績成長的雙重好處.
整個法則分為 3 大部分:
(1) 必要條件:
a. 有5 年的紀錄
b. 低本益成長比
c. 董事長的聲明樂觀
d. 強而有力的財務狀況 (速動比高, 低負債)
e. 競爭優勢 (品牌、專利)
(2) 重要標準
a. 有轉機或有題材
b. 股本小 (大約市值 1 億英鎊以下)
c. 相對強度高 (和大盤相比)
(3) 期望的標準
a. 股利率不低 (和公債相比, 一般殖利率要在 5% 以上)
b. 合理的資產部位 (淨資產 / 總市值)
c. 經營階層持股比重高 (30% 理想, 50% 以上可能不求進取)
按照這樣的法則來選股的話, 台股有哪些標的呢?
俺想想…
(有一次在大陸面試, 原本口音標準的面試者, 在接獲第一道考題之後, 就冒出了鄉音, 進入 kernel mode~~~, 引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