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的事業經裡面, 有一個地方值得紀錄下來, 那就是施先生的用人之道. 他把人分成四種, 類型:
1. 動手的人, 這些人是苦幹實幹的員工, 需要的是標準作業流程, 以及職業訓練.
2. 動手和動心的人, 這些人未來的機會比第一種人大一點.
3. 動手、動心和動腦的人, 這些是中階主管人員.
4. 動手、動心、動腦和動口的人, 這些人是高階主管.
看似平淡無奇的用人哲學, 其實我還頗有體悟. 比方說, 在最上位的領導人總是不給大家方向, 希望大家自動自發, 這個就是捨棄的自己動口的義務, 塘塞到下面的人身上去了. 中階主管不應該自己有太多和公司或高層不一樣的說法, 因為他們不應該要動那麼多口, 造成莫衷一是.
在社會經這一篇裡面, 作者提到自己是社會大學畢業的, 因為他連小學文憑都沒有. 而本書的多篇推薦序, 都在推崇作者雖然沒有唸過書, 但是有氣度又有學問. 我想其實施先生多少還是有點遺憾吧! 不然他的親朋好友為何都一再地說沒有學歷並沒有關係. 我在想, 如果我是某某科大的校長, 我一定發一個榮譽博士學位給施先生, 然後請他捐錢來蓋大樓, 哈!
雖然施先生出身貧寒, 但是他很願意投資身上穿的衣服和代步的汽車. 當然囉, 花錢在這上面可以說是對做生意有所助益. 不過買 20 部名車也太…享受了喔 (賓士、凱迪拉克、積架)! 在吃的方面, 作者也毫不含糊; 書中特別提到如何養鮑魚這件事. 所謂養鮑魚不是挖個池子來養鮑魚喔! 他買的是曬乾的上等鮑魚, 然後儲藏在家裡, 定期拿出來曬太陽做保養. 因為天然的十二頭鮑就要生長 22 年, 二頭鮑則至少要 50~60 年. 施先生覺得這種東西會愈來愈稀有, 所以在家裡養了一大堆大鮑魚, 還介紹大家哪裡的師傅料理得最好.
作者又不厭其煩地提到送禮的藝術, 在他還是小批發商的時候, 就知道要送客戶多餘的襪子, 客戶可以自己穿, 也可以拿來賣. 等到作者變成大富翁了, 當然很會拿捏何時要送紅包, 何時要包禮. 因此書中有一段是專門講送紅包的學問. 他說 “包紅包, 等於是包對一個人的看法." 所以他看重的人, 都會收到特大的紅包~~~
社會經的後面, 講到自己的消遣包括打高爾夫球和釣魚, 並且把他的心得傳授給大家. 當然, 其中有作者自己的領悟, 並不是專注在講溪釣十大技巧之類的撇步. 他說到釣魚有時候會用麵包當做魚餌. 但是每次釣魚都買新的吐司就太浪費了, 他總是把土司分成 14 份, 每次釣魚只拿一份出來, 這樣成本就省了 13/14… 我在想, 如果魚不挑食的話是無所謂啦! 但是因為省吐司錢而掉不到魚的話, 不是更虧嗎? 然而, 作者因為做任何事情都很用心, 他知道魚在早上的時候最餓, 大雨過後體力最差, 所以似乎漁獲量並不受吐司不新鮮而有所影響, 哈!
在人生經裡面, 他感謝一生中的貴人, 特別是他的太太. 施先生從小就出來賺錢, 既沒唸過幾天書, 身材又瘦小 (30 歲結婚的時候, 體重也只有 44 公斤, 還要綁鉛塊才能去考機車駕照); 而他的太太出身三信信用合作社理事的家, 兩人可說是門當戶不對. 為何說門當呢? 因為男女雙方的家只隔一條馬路啦! 女方家長打聽到施先生每天只睡 4 個小時, 其他的時間都在努力工作, 因此認定他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的老實人, 既然女方都沒有阻力, 兩人就順利結為連理了.
親友經的這一篇裡面, 由作者的夫人、子女、部屬等等來發表對施先生的看法. 當然他們的說法都一一驗證作者是個努力工作的好人, 只不過有點太努力工作, 其實大家都和他不是太親近. 子女們也都是長大成人, 才慢慢認識自己的爸爸. 我想, 工作狂的宿命大概就是這樣吧! 至少他的子女們後來認識到的爸爸是愈來愈偉大的, 這已經很不簡單了. 多數人往往是反過來的, 小時候覺得爸爸像座山, 甚麼都難不倒他. 等到長大了, 只看到老爸佝僂的背影, 吃力地在地上撿橘子…
附帶一提, 按照書中的說法, 施夫人一開始也是因為年輕而沒有想太多, 認為婚姻不幸福的話, 頂多就是回娘家. 事實上, 施先生的媽媽並不好伺候, 對於打掃過的地方, 都要一一檢查. 施先生的爸爸也沒有慷慨地給予他們創業時需要的支援 (例如趕 3 點半這種緊急狀況, 跳票可是要抓去關的). 雖然公婆的態度是如此, 施夫人還是挺過來了, 始終給予先生最大的支持, 讓他沒有後顧之憂. 施夫人對公婆沒有抱怨 (當然施先生也是非常孝順), 對先生沒時間關懷他也毫無怨言. 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賢妻良母. 我想這就是王永慶先生有三房、四房, 而施先生始終如一的原因吧!
看完了整本書, 其實相當地感動. 人一定要努力才會有好日子過, 而且才會是子女的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