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坦伯頓的姪孫女諾蘭·坦伯頓所寫的, 用來側面描寫約翰·坦伯頓爵士的投資策略. 本書由坦伯頓爵士親自作序, 可惜這他不久後即以 95 歲的高齡辭世.
簡單地說, 坦伯頓老伯伯從小就懂得撿便宜貨的道理. 在書中的前幾頁, 作者就舉了一個小孩子賣檸檬汽水的例子, 大家看到賣汽水生意不錯, 一路出價 200 塊要和他買下攤子. 可是一場雨下下來, 其他小孩就對賣汽水的生意前景產生質疑, 紛紛放棄出價, 各自回家. 而最聰明的一個買家到最後才現身, 只用 50 塊就買下這個汽水攤子, 比它的淨值 100 塊 (指檸檬粉、礦泉水之類的)還低. 我本來以為故事就到這裡了. 但是不然, 到了下一個艷陽高照的星期六, 上次出價想買下這個賺錢的攤位的小孩們也都回來了, 最後這個攤位仍然以 200 塊成交, 肥了那位懂得買低賣高的孩子.
事實上這個故事就是在影射約翰坦伯頓的老爸 – 哈維坦伯頓. 他的職業是律師, 每當有流標的農場賣不出去的時候, 老哈維就會用極低的價錢把它買下來. 至於為何大家要賣自己的農場, 主要是經營不易, 一不小心就會蝕本, 落得賤賣整座農場的下場. 有老哈維這種爸爸, 就有約翰這種兒子. 約翰坦伯頓於是成了比價天王, 買第一棟五房的屋子只花了 25 USD (相當於 2006 年的 351 USD), 地點還是在紐約喔! 或曰 :"一定是凶宅!" 不過我看了這本書之後, 覺得約翰·坦伯頓爵士絕對不在乎, 他只在乎是否便宜!
另外, 坦伯頓爵士有一件軼事. 那就是他高中的時候, 本來想是要申請進入耶魯大學 (因為附近的農夫很肯定地告訴他耶魯是全美國最好的學校). 不過他看了耶魯的申請條件之後, 發現自己的高中少開了一學期的數學, 這樣就會使得他喪失進入耶魯的機會. 坦伯頓說服了校長多開一學期數學課, 但是要他至少找到八個學生. 坦伯頓拉了一些好朋友來修課之後, 又發現學校沒有多的數學老師. 於是坦伯頓又說服校長讓他教這門課, 在老師兼學生的情況之下, 全班都 all pass 了. 坦伯頓就憑著全 A 的成績進入了耶魯!
坦伯頓畢業之後, 做了一次儉樸的世界旅行. 只花 200 英鎊就玩了 35 個國家. 這次旅行讓坦伯頓的視野很不一樣, 所以他也是少數最早進軍日本、南韓、中國市場的投資家. 坦伯頓的出身不算富有, 因為他的老爸玩期貨, 把原來可以讓坦伯頓家子孫都可以不用工作的部位都賠掉了 (以玩期貨來說, 瞬間富貴是很正常的). 後來坦伯頓的學費、旅費除了靠獎學金之外, 很大一個部份 (25%) 來自賭樸克牌! 因為擅長樸克, 他很清楚甚麼樣的玩家在裝腔作勢, 誰拿到最好的牌. 這些都有助於他日後在股市的表現.
坦伯頓畢業之後進入投顧業工作. 他的經歷使他與其他人有不一樣的看法. 比方說, 他認為公司是公司、股價是股價. 公司不管前景多好, 股票可能都不漲. 股市異常的程度, 可以到了你破產都還沒恢復正常. 於是坦伯頓特別偏好低價股, 即使是一家好的公司, 也可能因為工廠進度落後等因素而股價大跌, 這就是坦伯頓喜歡買進的時候.
大家或許會想: 這種天賜良機又不會常常有? 專門等低價股現身, 豈不是要餓死? 但事實不然, 大災難幾乎幾年就會來一次, 小的災難也是絡繹不絕; 只要你的眼光是放在全世界, 災難絕對不會少! 若是眼光只放在某一種股票之上, 那當然是很難等. 比方說: 我就是要等聯發科跌破淨值就賣房子去買, 事實上沒有足夠心理建設的話, 真的跌到那個價錢您也買不下去!
坦伯頓入行不久, 就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 他獨到的眼光看到戰爭能促進需求, 就算是原本爛到快倒的公司, 都會因為商機蓬勃而轉虧為盈. 因此他大膽地借了一萬美元, 在股市暴跌 49% 的大環境下, 全數買了許多股價一美元以下的股票. 這個投資使他在一年之內賺了 300%. 持有的 104 檔爛股票, 只有 4 支沒賺到錢. 反而那些很賺錢的公司, 因為要被政府抽戰爭稅, 所以獲利遠不如預期. 這個滿合理的, 若是台灣發生戰爭, TSMC、台塑好歹要帶頭捐個十億吧! 友達、奇美、茂德就免了.
坦伯頓的招數很多, 所以即使他和巴菲特、葛拉漢都注重價值投資, 他卻不會固定用一個量尺來選股. 相對地, 他抓的是相對的趨勢. 如果當時的事件會導致股價在未來上漲, 即使指標很爛也沒關係, 就像他買的 104 檔股票一樣, 特色就是不到一美元! 當然, 有些時候他又很重視選股的指標, 這主要是用來買外國股票. 因為外國股票相對於美國股票是比較讓他不懂的, 所以他甚至於會去買別人的基金 (書中舉了他買韓國基金的例子, 雖然先前此基金表現極差; 但是坦伯頓覺得這位經理人理念與他相同, 只是時機太早 果然坦伯頓抓準時間出手之後, 他的基金績效就變成第一名). 最後坦伯頓退休的時候, 也把自己的基金賣給富蘭克林. 所以在市面上只有富蘭克林坦伯頓基金.
坦伯頓的分析告訴他, 世界各國的景氣是輪動的.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若是美國不如日本有吸引力, 就不要單戀國貨. 他認為若是發先標的 A 比手上的標的 B 好 50%, 那麼看錯的風險就相當小, 這時候他就會把資金搬到新的市場. 有時候他也會入手債券. 因為葛林斯潘特別喜歡降息來刺激經濟 (所謂葛林斯潘賣權), 所以他可以準確地預期利率會走低, 而債券會走高. 既然債券會走高, 就要借全世界利率最便宜的日本錢來買債券. 但是借了日幣, 萬一日幣對美元升值, 那要還錢的時候就划不來了. 所以坦伯頓仍然向日本借錢, 但是買的是加拿大的債券. 無論是巴菲特或是坦伯頓, 他們都長期看空美元, 這點真是有眼光!
總結來說, 坦伯頓喜歡的投資就是選擇內含價值高於市值的股票, 而且他有豐富的世界觀, 現在他主要投資中國, 以避免美國房地產泡沫化的危險. 如果像書中所說的, 他可以一路避開科技股破沫, 賺 911 災難財, 又避掉金融風暴, 真是想不發也難. 關於 911 的災難財是這樣賺的, 他在 911 之後, 就以慣性思考: 哪裡最慘!? 於是他很快想到航空業會最慘, 並且買了三家航空公司的股票, 抱住 6 個月. 其中最遜的全美航空賺了 24%, 美國航空賺 61%, 大陸航空則賺了 72%. 其中全美航空不是賣在最高點, 它在災後 3 個月來到最高, 但是顯然坦伯頓很有紀律, 不到 6 個月就不放手!
這本書我才看了一半, 就很想把我唯一的那檔股票賣掉, 去換一檔更好的. 畢竟都賺到錢了, 不跑豈不是不符書中的精神. 坦伯頓說要當便宜股獵人就不要怕買太早 (結果又跌)、賣太早 (結果又漲), 只要找到更好 50% 的標的就要落跑了, 這句話說得我很心動! 若不是我把紅電醫全都出清了, 這兩天不是都要看綠油油的跌停板框框補眼睛? 然而, 就在我看了半本書就急於行動的時候, 了那個葵花寶典的故事打住了我. 寶典雖然前兩句是說 “欲練神功, 必先自宮", 搞不好後面兩句就是 “不用自宮, 也能成功". 說得有理! 所以我還是加速看完這本書, 同樣把等紅燈的時間都用上了, 才能夠在這裡整理心得.
下一步呢, 我就是要選股啦!! 恆大本來在我選股名單之中的 (因為價值不錯), 但是豬流感讓它變得人盡皆知, 不符合坦伯頓你丟我揀、不買名牌股票的原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