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 «雪球» (下)

到了雪球的下冊, 老巴又做了幾樁大買賣.

首先, 他看上了內布拉斯加最大的折扣家具店. 因為人人都要買家具, 所以這個生意基本上是可以永續經營的. 這家店非常有趣, 它是由一個由俄國逃難來的女人所經營的. 即使她剛到美國的時候連英文都不會說, 口袋也沒有錢. 但是她抓住一個商機, 就是東西便宜賣就會有市場. 所以他以一成的利潤賣衣服, 並親自做一萬份傳單. 就這樣, 逐漸累積了一些錢. 最後開創了一家超大的折扣家具店, 連別州的人都會過來買.

巴菲特打動了這位當時高齡 89 的羅絲 (布太太) 後, 終於買下了這家店. 不料過了幾年, 老太太感覺寂寞無聊, 又在這家的對面新開了一家 “布太太的倉庫", 和賣給巴菲特的店打對台, 嚴重影響巴菲特的生意! 鄉親啊, 這個時候, 布太太已經 95 歲了! 巴菲特不得已, 只好花了 500 萬 USD, 又買了一些玫瑰和糖果, 恭敬地把她聘請回來, 並且要老太太簽下競業禁止條款. 真神啊! 不知道我有幸活到 95 歲的時候, 公司會不會花一兩億 NTD 要我簽不准跳槽的賣身契呢? (布太太死於 97 歲.)

接下來, 巴菲特看上了美國最大的一家券商 “所羅門". 由於這家券商很賺錢, 所以員工也領很高的紅利. 在 1986 年的時候, 員工紅利過高導致了公司盈餘與股價下降. 該公司最大的股東 “南非企業" 於是打算脫手所羅門, 巴菲特便見縫插針, 呃, 利用這次機會成了所羅門的董事之一. 後面的故事, 並不是這家公司一飛衝天, 而是其中有位職員"默瑟"多次違法標下超額美國政府公債, 包括假藉客戶的戶頭, 把 80% 以上的美國公債都買了下來, 去軋空所有放空國債的人. 這種手法經過制止之後, 該名有毛病的員工還是一犯再犯, 弄到公司差點關門大吉. 巴菲特為此要向政府認錯, 並保證改善公司文化.

當然, 這些在事前是沒有太多徵兆的. 何況巴菲特買的是股息 9% 的優先股, 本來應該是穩賺不賠. 然而這些證券交易員不是犯法, 就是要求極高的紅利 (最高的一位拿了 2300 萬 USD 的員工分紅), 弄到公司根本不賺錢. 站在巴菲特的立場, 他永遠是挺股東, 而不會挺員工的. 既然這些員工這麼難管, 他便大幅砍員工福利, 然後員工就一直外流~~~ 其中一位優秀的主管 “梅利威瑟" 因為是默瑟的上司, 所以也被逐出所羅門. 無奈的他只好出來創立著名的 LTCM (長期資金管理). 到了 1996 年, 巴菲特雖然自詡為所羅門的救世主, 還是聰明地把這家公司賣給旅行家保險的魏爾. 這位魏爾與巴菲特有過一些過節, 他覺得他可以經營地比老巴還好, 老巴也順勢丟出燙手山芋!

LTCM 本來經營地不錯. 但是俄羅斯把外債全部賴掉不還, 打亂了 LTCM 套利的模式. 由於它的財務槓桿高達 40 倍, 所以被掃到這一波風暴之後, 馬上就倒閉啦! 這本書中一再強調巴菲特厭惡衍生性金融商品, 包括老巴的同路人孟格亦然. 但是在 LTCM 最危急的時候, 巴菲特還是考慮過和 “高盛" 買下它的資產和債務, 因為這樣又有很多便宜的資產可以撿. 或許是巴菲特過於正直, 他堅持買下的公司不能有梅利威瑟, 所以最後還是破局了.

接著巴菲特好不容易才花了 220 億元買下通用再保公司, 結果呢, 這家公司也沒賺錢. 後來託各種天災人禍之福, 大家對再保險的需求增加, 才使得這家公司變成金牛. 但是成也天災、敗也天災. 巴菲特承保佛州風災, 結果佛州平安無事, 這樣就賺到了 2.24 億 USD (風險是可能理賠 60 億 USD, 但是他出得起). 至於卡崔娜風災, 我記得老巴就是虧損的. 整個保險業理賠了 411 億 USD, 老巴也有不少貢獻.

比較成功一點的戰役是巴菲特買下了可口可樂 8% 的股份, 雖然在某一段時間之內, 藉由可口可樂的股價大漲, 波克夏也獲利甚豐. 不過可口可樂並不如大家想像中的賺錢, 偶而也會發生汙染中毒意外之類的, 導致股價下挫. 後來甚至因為利益衝突 (巴菲特的旗下有其他飲品公司), 巴菲特受到公股 (勞退基金之類) 的排擠, 差點被趕出可口可樂的董事會. 可見得樹大招風, 到了老巴的這個階段, 想要做個普通的投資人都不容易.

到了這本書的尾聲, 巴菲特的紅粉知己、老婆都相繼去世. 老巴也轉性成一個比較大方的人. 原先巴菲特是個小氣鬼, 對子女都要斤斤計較. 別的富翁都會送子女東西, 但是老巴卻買下農場再租給兒子收租金. 相對地, 對子女慷慨大方的角色一向都是由巴菲特的老婆蘇珊來扮演. 導到蘇珊過世, 巴菲特就繼承了她的角色, 每年開始送出幾百萬~幾千萬美金給每個子女, 並且把大部分的遺產捐給比爾蓋茲的基金會.

書中有提到巴菲特和比爾蓋茲的忘年之交, 兩人從互相看不起, 到變成親密戰友. 這段故事還滿有趣的. 比較糟的部分是老巴的私生活, 巴菲特後來又多了一個女性友人, 這位橋牌冠軍專職當巴菲特的牌搭子, 並且搬到巴菲特的家裡去. 在蘇珊過世之後, 巴菲特娶了愛絲翠作為續弦. 怎麼看, 老巴都是一個怪咖.  依我之見, 因為老巴的媽媽是個精神不太正常的人, 所以巴菲特一直都喜歡 “有母愛" 的女人.

在蘇珊罹癌或是病危的那段時間, 巴菲特多數以網路橋牌和直升機遊戲 (PC game) 逃避現實. 以我的理解, 巴菲特需要他的妻子, 但是僅僅限於名義上的需求. 事實上他非常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 即使是國宴等級的場合, 他也寧可把食物在盤子裡移來移去或動都不動, 然後回家大啖漢堡薯條. 巴菲特本人算是賺錢機器, 而不是一個完美的典範. 不過既然他成了世界首富, 很多人都把自己的問題拿去請教他, 這個光芒大得有點離譜.

從投資理財的觀點, 巴菲特並非戰無不勝, 而是錯誤連連. 但是他投資了好幾個成功的案例,例如中國石油、可口可樂. 這些公司都提供了他鉅額的利潤. 而且他一旦犯了錯, 他會以董事的身分改造公司, 把公司經營到轉虧為盈, 然後再脫手出去. 這點就不是我們小市民可以效法的. 如果我們買錯了一支股票, 除了認賠賣出, 只剩下到股東會鬧場一途.  

另外, 巴菲特致富的特點就是波克夏的股票. 因為他使得每一股的股價逐步爬上巔峰, 再乘上他的持股比例, 他就變成了世界首富. 這招相當地有趣. 其實每一位大富翁的身價幾乎都是這樣算出來的. 儘管在市面上流通的股票很少, 但是那少量的交易價格就變成了這支股票的公定價格. 如果這支股票大家都買得到, 這個計算公式就不靈光了. 儘管波克夏有發行 B 股, 但是幾乎不影響巴菲特的持股比例, 只是讓股東會的人數衝上 3 萬人而已. 巴菲特照例在股東會大賣自家產品 (可樂、糖果、房屋、珠寶…etc.), 每年又可以藉此收入數千萬美元. 用股東會賺錢的招數, 還真是罕見.

總而言之, 小市民是不可能學而成為巴菲特的. 但是大家可以透過買下超值的公司, 等待它回到正常價格. 更有錢的人可以買下小公司的一席董事, 把這家公司變成晉身資產階級橋頭堡. 巴菲特藉由自己的經驗, 駁斥效率市場與隨機漫步, 但是他也會鼓勵不懂投資的人去買 隨著大盤變動的 ETF, 這樣至少跟上了大盤. 有一件事大家可以效法巴菲特, 那就是把歷史讀一讀, 看看過去幾次金融危機是如何度過的, 這應該會讓大家有所啟示! 也可以更深入體會大家恐懼的時候應該貪婪的道理~~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