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 «Q&A» (貧民百萬富翁)

因為這本書的跨背橫幅上面說這是電影 “貧民百萬富翁" 的原著, 所以今天買來一看. 稍微留意新聞媒體的人, 可能都知道這部電影已經得到金球獎、又有可能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而且雖然它被歸類為勵志電影, 卻引起印度貧民的抗議. 知名度可說是不低了.

很快地用大半天看完這本書之後, 覺得印度好恐怖. 呵呵呵! 畢竟這本書的作者維卡斯史瓦盧普可是高級知識份子, 他把印度的貧民區描寫成國家戰亂、種族衝突、宗教對立、同性戀充斥、亂倫、酗酒、吸毒、暴力、偷竊、強盜、暗殺、狂犬病與愛滋病橫行的地方, 不知道有沒有太超過? 但既然印度貧民著墨於抗議電影名稱 Slumdog Millionaire 把貧民比做狗, 卻沒有抗議內容誇大不實, 那印度貧民的生活也實在太難過了吧!

這個故事描述貧民區出身的主角, 因為參加電視益智問答遊戲, 而獲得十億盧比的獎金 (大約 8.3 億的新台幣). 結果節目製作單位付不出錢, 想要找出主角作弊的證據、甚至把他送進警局, 希望屈打成招 (警察可以分到一成獎金做為報酬). 從這個沒有王法的開頭, 就預告了後面每答對一道題, 都是一個悲慘的故事.

每個題目都有一定的難度, 不過主角恰好都參與了題目裡的故事, 所以他幾乎都能夠憑自己的力量答出來, 一共也只用到兩次求救. 他們求救的方式, 和台灣那個由謝震武律師主持的抄襲節目一模一樣: Call out、刪去法. 至於主角為何會知道答案呢? 那就是一個一個的短篇小故事, 幾乎可以分開來當作很多個小小說. (如果是台版的百萬大挑戰, 我在電視前也曾全部答對過喔. 好像是最後一題或倒數第二題說, 孔子的哪個弟子聽得懂鳥語? 答案就是很少和我們說話的老爸, 可能是唯一一次和我說的故事, “公冶長、公冶長,後山有隻大肥羊,你吃肉來我吃腸!", 特別記錄一下.)

由於益智問答的題目都是由淺入深, 作者再怎麼巧妙安排, 也不能把主角得知答案的順序, 和他的經歷直接一一對應. 所以書中的小故事, 幾乎都是時空交錯的. 明明以為主角羅摩·穆罕默德·湯姆士或拉裘·沙爾馬會喜歡隔壁鄰居斯密塔、或是火車上邂逅的娜希. 主角卻說他的摯愛是妮塔??? 其實一直要到故事接近尾聲, 妮塔才會出現. 再加上印度人的姓名看起來很陌生, 只好強迫自己先分開攻略, 最後再融會貫通了. By the way, 這樣的情節, 其實對電影導演是一個很有趣的挑戰.

一個印度的青少年, 為了想要活下去、或者伸張正義, 竟然要殺一兩個人、偷幾次錢、說 N 次謊, 這樣的人生真是太糟糕了. 或者正如書中的管理員角色說的: “我們印度人已經具備這種超脫一切的能力, 去看待我們周遭的痛苦和不幸, 而不受其影響. 所以, 做一個合乎體統的孟買人, 就是閉起你的眼睛、耳朵、嘴巴, 你就會過得和我一樣快樂."

另一方面的啟示, 可以說是作者的自圓其說, 他說益智問答比賽考得是記憶力. 即使如主角那樣置身不同的場合, 如果沒有牢牢記住每個名詞、數字, 他也沒辦法答對任何問題. 然而我有個地方看不懂, p. 237, 女演員妮莉瑪對小偷說: “你說說看我在一九八二年得到影藝獎的是哪一部電影?" 但後面正確答案都是寫 1985 年, 妮莉瑪得到國家影藝獎. 難道說, 作者暗喻妮莉瑪已經老化, 不記得自己得獎的年份了嗎?

總而言之, 這本書很好看. 如果任何人以為它像電視新聞說的一樣是 “勵志小說" 的話, 那我覺得不盡正確. 儘管故事以喜劇收場, 心裡想到的是 “沉重"….沒錢不行! 不行哪!

我讀 «Q&A» (貧民百萬富翁) 有 “ 2 則迴響 ”

  1. 對啊,因為愈看愈覺得悲慘(外加有點太唬爛)所以後面的幾篇故事我就匆匆掠過了。不知道電影是怎麼拍的。

    前陣子看追風箏的人(小說),關於一個阿富汗人的故事。很好看,但是也很悲慘。尤其以前語言班上就有一個伊朗同學與主角同名叫 Amir,我看著書中情節,就會想起同學向我們解釋伊朗在革命之後有多慘多慘… 那個故事也有拍成電影,不過我很怕電影拍得太血腥所以不敢看 :p

  2. “追風箏的人", 嗯, 我把它記下來. 下次再找來看. 現在桌上的書好多, 正在看的五、六本, 還沒翻過的也是五、六本,…

    小貓應該要講究胎教吧, 悲慘血腥的就免了, 看些搞笑小說、偉人傳記比較適合. 哈!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