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出門的時候, 我的心理有兩個問題. “什麼是第五航權?", “什麼是速動比率?", 走過前門的時候, 看見昆蟲或是蚯蚓翻出的泥土, 所以我心裡有了第三個問題: “蚯蚓的樂趣是什麼?" 這個問題可能不像是 “航權" 或是 “速動比率" 一樣容易有個答案?
蟬的幼蟲在土裡的時間雖然很長, 但是七年之後, 牠可以長出翅膀, 飛上枝頭, 引吭高歌. 若是身為小強, 雖然惹人厭, 還可以快跑躲一躲拖鞋. 蚯蚓呢? 從頭到尾都在土裡混, 下雨天的時候, 只得爬出來換氣. 這樣的蟲生, 似乎沒有多少變化, 也毫無生趣. 蚯蚓沒有手、沒有腳, 視力也只能分辨亮暗, 吃得東西又單調得要命, 只是些泥巴. 不像同樣沒有手和腳的蛇一樣還可以偶爾吞吞大象, 滿漢全席至少能吃個好幾道.
以防禦能力來說, 幾乎是弱到不行. 地上的雞鴨, 天上的麻雀, 池塘裡的魚都以牠為食. 從來沒有聽過 10 隻蚯蚓團結起來, 擊退紅面番鴨的感人故事…難道牠真的是生來做功德的嗎? 然而, 蚯蚓非但不厭世, 還有很強的再生能力. 也就是被切斷了還可以復活. 像這麼平庸的動物, 為何卡夫卡在寫 “變形記" (“蛻變", Metamorphosis ) 的時候, 不用蚯蚓而要用甲蟲來表現存在主義呢? 哈! 我想德國人還是比較喜歡硬殼一點吧!
2008/11/5 剛好收到以前同事寄來的信, 裡面說到一位天生沒有手腳的澳洲帥哥Nick Vujicic. 他的存在, 說明生命的本身就是有意義的.
你写的跟我想的近似,拜读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