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珊執政初期, 完全展現了他想要建立大一統阿拉伯國家的企圖心. 首先他與敘利亞多次嘗試合併. 然而, 無論海珊怎樣強調他沒有野心, “寧願做一個統一的阿拉伯祖國的普通士兵, 而不願意做一個分裂國家的元帥.” 至少我是不相信的. 不僅僅是海珊, 敘利亞的總統阿薩德何嘗不是假惺惺. 1978 年, 兩國就簽訂了”民族行動聯合憲章”, 不過等到要具體合併兩國, 就怎麼樣也沒有進展.
除了這兩位, 阿拉伯世界中聲望最高的埃及總統納賽爾原先也是不斷地唱高調. 一直希望阿拉伯世界可以和平地統一成一個國家. 不過那是先前的埃及, 1977 年 11 月, 埃及總統沙達特突然宣布訪問以色列, 等於投向了美國 – 以色列的聯合陣營, 對於阿拉伯與巴勒斯坦形成心理上的一大打擊! 其他的阿拉伯國家失去重心, 才導致伊拉克在這個時機取而代之.
由於這個形勢, 海珊發布了”民族宣言”, 希望阿拉伯國家既不要倒向美國, 也不要倒向蘇聯. 只要各國可以堅守立場, 不讓兩大強權在自己的國土駐軍, 伊拉克可以利用油元, 對各國予以支持. 雖然一口氣開罪兩大強權, 但是伊拉克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 兩國也無法對伊拉克有任何實際的懲處. 事實上, 伊拉克甚至有錢可以借給蘇聯, 亞, 非, 和南美國家. 1975 年, 伊拉克還慷慨地展期了蘇聯一筆 2 億第納爾的貸款 (1個第納爾可能是 3 美元左右). 另外一方面, 伊拉克不但團結了阿拉伯世界, 也開啟了與歐洲強權的互動. 此時的伊拉克可說是一方之霸.
伊拉克當老大的本錢就是石油. 1927 年起, 伊拉克就是重要產油國. 阿拉伯世界中, 18% 的人口擁有 94% 的原油, 可以說是貧富不均. 然而如一開始所說的, 伊拉克的石油一開始是落在歐美國家的手中, 1972年海珊蠻橫地沒收了外國公司的資產, 他才真正掌握到這筆財富. 此時幫伊拉克撐腰的正是蘇聯, 他第一個跳出來向伊拉克買石油, 肯定伊拉克才是這些油田的主人, 那些甚麼公司都不算數. 當然, 這些外國石油公司擁有採油的技術, 把他們趕走了, 伊拉克也要自己會管理油田才行啊! 但是他們真的做到了. 國有化之後, 油田還增產一倍. 但是原來的石油公司就虧慘了, 特別是美國的巴士拉石油公司.
有了錢之後, 海珊大力進行他的國家改造. 由於伊拉克文盲很多, 因此海珊定下三年掃盲的政策: “文盲不能貸款”, “不去掃盲學校上課, 罰監禁一週.”, “一個月曠課三次監禁兩天”,…等等. 雖然掃盲運動雷厲風行, 但是政治面卻抓得很嚴. 未經許可擁有打字機便是犯罪, 看不到國外的報紙, 收音機只有一個中波頻道, 美國影片更是完全禁絕. 知識分子對海珊可說是又愛又恨, 世界各地的獨裁救世主儼然都是同一個模子做出來的.
記錄到此, 看起來伊拉克好像混得還可以, 為何這兩年會搞成這樣呢? 其實它還是有內憂外患和上犯天條的問題. 內憂是庫德族與什葉派, 外患伊朗, 科威特是海珊自找的, 犯了天條就是一再得罪美國, 有石油竟然不供老大哥販賣使用.
庫德族的歷史真的是很辛酸. 在中東地區, 以人口來說, 最多的是阿拉伯人, 土耳其人, 和波斯人 (伊朗). 再來就是庫德族有兩三千萬人, 但是他們沒有自己的國家. 這些人正好住在土耳其, 伊朗, 伊拉克, 敘利亞和蘇聯的邊界附近, 飽受各國的欺壓. 另外一方面, 由於庫德族人分屬不同國家, 三不五時就被敵國利用來成立臨時政權. 兩伊戰爭期間, 伊朗煽動伊拉克的庫德族獨立, 伊拉克也煽動伊朗的庫德族獨立. 等到兩國仗打完了, 這種窩裡反的政權又會被屠殺一次.
另外庫德族人其實占伊拉克 1/5 的人口, 好像可以分半邊天, 又好像是邊緣人. 因此連伊拉克境內的庫德族人都有兩派, 愛國聯盟主張獨立, 庫民黨主張與阿拉伯人合組聯合政府. 兩派人談不攏就算了, 有時還會互相打起來或是勾結外人來打對方. 1996 年 8 月, 庫民黨請求海珊幫他們打愛國聯盟. 美國人看到這個漏洞, 當然是一力想要扶植出一個庫德族的傀儡政權來擾亂海珊, 不過庫德族人希望的是自治, 而不是統治伊拉克. 所以至今美國也搞不定他們.
另外一個內憂是什葉派. 大家應該常常從電視上聽到什葉派民兵怎樣怎樣了, 指得就是回教中的什葉派. 回教的教派是從穆罕默德過世開始分裂的. 632 年先知歸天之後, 由於他沒有指定繼承人, 又沒有兒子, 教眾便起而爭權奪利. 其中有四大勢力都自認是先知繼承人:
古萊氏部落的哈希姆貴族集團,
麥地那貴族集團,
阿里集團,
古萊氏部落的倭馬雅貴族集團.
經過第一輪的鬥爭, 呃, 是選舉, 哈希姆貴族集團取得公認的正統地位. 也就是第一任的 “哈里發”. 但是阿里集團並不放棄, 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 (好亂的關係, 什葉派民兵別發追殺令殺我…), 他認為不是大家選出來就好, 這種神聖的地位是不言自喻的. 因此他組織一批埃及的反叛者, 趁亂殺了第三任的哈里發 (倭馬雅家族), 自己擔任第四任的哈里發. 當然, 阿里既然認為自己才是正統, 他就不會自認是第四任. 阿里自命為第一代的 “伊瑪目”, 這個教派就是什葉派.
什葉派甚至只承認十二位伊瑪目, 就是阿里和他的兩個兒子, 加上次子侯賽因的九個後代. 最後一位伊瑪目因為失蹤了, 因此什葉派發展出 “伊瑪目隱遁說”. 這個什葉派的基本信條認為: 伊瑪目沒有死, 他只是在等待末日的來臨, 末日來臨前 1000 年, 伊瑪目就會以救世主 (馬赫迪) 的身分再現, 重整伊斯蘭教, 征服全世界, 建立一個公正, 完美的社會!
然而, 想法這麼 ”獨到” 的人畢竟比較少, 只有 10% 的回教徒是什葉派. 不過咧, 在伊拉克有 60% 的人信奉什葉派. 為什麼比例這麼懸殊呢? 就是因為西元七世紀, 阿拉伯人征服了波斯, 也把回教傳到了波斯. 波斯人在不得不接受回教的前提下, 感情上比較能接受非主流的什葉派. 波斯就是現在的伊朗, 而伊拉克的與伊朗交界的地方, 就是什葉派鼎盛的區域. 然而, 住在邊疆的人並不是伊拉克的權力核心. 伊拉克的政府, 長期都是由較少數的遜尼派掌權. 所以遜尼派就是順從者的意思, 他們既承認伊瑪目, 又承認哈里發, 所以被認為是順從者.
遜尼派和什葉派多年來一直互有爭端. 執政者如海珊, 希望做到的就是政教分離. 畢竟大家都是阿拉伯人, 又是同一個宗教. 互相攻擊對政局不利. 國內的爭端都擺不平, 更別說那個以什葉派掌權的波斯異族的伊朗, 讓海珊看了有多麼不順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