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 «上司的條件»

這本書會吸引我購買的原因, 是因為他的書名以及章節的編排, 只要翻到目錄就會看到全書分為三篇:

讓屬下仰慕你, 讓屬下敬畏你, 讓屬下信賴你. 當我看到這裡之後, 有位大哥的話就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他說做主管要讓屬下又敬又畏. 當然這句話不是他發明的, 只是由他來告訴我, 不免是有傳承或是教育的意味. 不管是否完全認同, 不免都難以忘懷. 可是齋藤隆浩的這本書, 顯然他講到了一個重點, 那就是還要讓屬下信賴你. 如果屬下覺得主管不值得信任, 他不管如何地敬畏主管, 還是可以棄暗投明. 被後人指為善於假仁假義的劉邦, 劉備一脈, 就是這樣騙到人才輔佐的不是嗎? 可見沒有認同與會被重用的感覺是絕對不夠的.

另一方面, 主管還要以身作則, 讓屬下認為當主管是有意義的, 進而產生仰慕主管之道的心理. 至於屬下是否仰慕主管的本人, 那倒不是那麼重要. 因為屬下自己會有比主管更優秀的"點", 例如更聰明的反應, 更年輕有衝勁等等. 所以只要孺慕主管之道, 屬下自然會去追求進步. 此處的主管之道, 類似佛法之中的法, 投入佛門的不見得是因為仰慕師父, 更可能是仰慕佛法的緣故. 屬下看到的主管之道如果協助眾人完成一件對人類有意義的工作, 那麼大家可能也會有想要追求這麼做的意願. 這是我對讓屬下仰慕的理解.

當然, 如果人對佛性的理解有高有低, 屬下對主管之道也會出現駑鈍的理解. 有人會以為指揮別人往東往西是主管的最甜蜜的負擔 (心之聲: 你們不自動自發, 我只好到來盯你們),也有人會以為得到更多的金錢報酬是公司給予聰明頭腦的對應報酬. 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認知. 主管只是在實現讓大家發揮到極致之道. 如果團隊沒有發揮到某個程度以上的戰力, 主管本身多麼"聰明"也是不值錢.

回到本書, 其中有許多觀點並不容易被接受. 原因是既要對屬下嚴格要求, 又要讓屬下產生信賴感. 這兩者之間的平衡並不太容易. 因此我建議讀這本書的人, 掌握住基本精神後, 只要選擇自己認同的作法去做就好, 不必完全聽從作者的建議. 差不多聽個 70% 吧, 以免失去了自己的特長與風格, 反而弄巧成拙.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